改土归流中的“流”,指的是官府中的官吏,由于官吏可任免、升、遣,故称“流官”。
在西南边陲交通不便、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,由当地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充任地方官员,自行管理的制度,称为“土司制度”。
这几个土司割据一方,都是世代相传的。有名有姓的地方官吏,实际上就是当地的“土皇帝”。土司的势力愈来愈大,终于成了“尾大不掉”之势,他们不听朝廷命令阳奉阴违,甚至连举兵叛乱的事情也时有发生。
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[文],开始推行“土司归[章]流”,其实质就是废[来]除土司制度,而由朝[自]廷派“流官”来治理[历]地方。
改土归流,这一改革最早在明朝就开始了,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在清朝康熙时期,盛于雍正,终于乾隆。
因为改革触及到当地[史]百姓的利益,所以并[大]不很顺利,甚至还发[全]生了武力镇压,屠杀[网]人民,破坏生产的情[文]况。
而且改革也没有全面展开,即使在推行改革的地区,许多流官贪赃枉法,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。
但作为西南地区政权体制的改革,改土归流还发挥着维护统一、消除割据、调整生产关系、促进民族融合、提高生产技术等积极作用。
历史大全历史百科